提到雁山园,我真是再熟悉不过了,说得夸张一点,熟悉得简直就像自家后花园;园内四宝——方竹、绿梅、红豆与丹桂,于我如数家珍。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我随父母由北京来到雁山。雁山园成为我童年时代与小伙伴们经常玩耍的地方,我们在相思江中游泳、相思树下追逐、相思岩洞中捉迷藏、神樟树下嬉戏……园中踏遍童年无忧无虑的足迹。中学以后,虽然离开雁山来到桂林市区,但雁山园仍然是我每个寒暑假最好的休闲与学习之处。
命运似乎开了个玩笑,离开雁山园几十年后,已经退休的我由于在阳光中学兼职,又回到雁山园,亲眼看着阳光中学在雁山园中建校,从小到大逐渐发展,今天成为桂林稍有名气的一所民办中学。
雁山园之所以被称为“岭南第一园”,除了奇花异草、风景秀丽之外,就是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气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或文化人如孙中山、蒋介石、林森、胡适、马君武、杨东莼、陈寅恪、朱德、周恩来、靳羽西等人都曾在此流连或居住;雁山园也是办学的风水宝地,广西大学、广西师大、桂林师专、广西农业学院、雁山中学等都曾先后在园中办学,堪称广西近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有关雁山园的介绍与游记多如牛毛,前几年我就写过一篇《故地重游雁山园》,虽然很多文章写得不错,让我自叹不如,但大都忽略了胡适先生的“红豆小院红豆诗”,实在可惜!“红豆小院”是雁山园中一处颇具诗情画意的景点,我很想为它添上几笔。
雁山园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园中园”,其中一座“红豆小院”,因院中种满红豆而得名。
红豆树是我国南方的一种珍贵树种,果实像豆、红似珊瑚、晶莹如玉,用以镶嵌饰物非常高雅。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客死边地,哭于树下而亡,化为红豆,所以红豆又称“相思豆”。唐朝大诗人王维曾为红豆作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妇孺学童传唱至今,让红豆家喻户晓。
当年大学者陈寅恪先生,曾居“红豆小院”长达一年,留下许多诗文。陈寅恪先生是公认的国学大师,精通二十多国文字,研究隋唐历史独树一帜。陈寅恪还是清末最后一位台湾巡抚、桂林人唐景崧的女婿,与桂林有深厚的渊源。
雁山园红豆小院中立有胡适题红豆诗碑,诗曰:
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洞。
三年结子不嫌迟,一夜相思叫人瘦。
胡适《南游杂忆》(1935年)中记有此事,但诗有一字之差,然一字之差,却让碑文文采逊色不少,看来碑刻应有笔误,请容我转载胡适先生原文如下(当时雁山属“良丰乡”,文中“良丰”其实就指“雁山”):
“我们从阳朔回桂林时,路上经过良丰的师范专科学校,我在那边讲演一次。其地原名雁山,也是一座石山,岩壑甚美。清咸丰、同治之间,桂林人唐岳买山筑墙,把整个雁山围在园里,名为雁山园。后来园归岑春煌,岑又转送给省政府,今称为西林公园,用作师专校址。现有学生二百三十人。我们到时,天已黑了,讲演完始吃晚饭,晚饭后,校长罗尔奈先生和各位教员陪我们携汽油灯游雁山。岩洞颇大,中有泉水,流出岩外成小湖。洞中多凉风,夏间乘凉最宜。洞中多石乳,洞口上方有石乳所成龙骨形,颇奇突。园中原有花树三千种,屡次驻兵,花树多荒死,现只存几百种了。有绿萼梅,正开花,灯光下奇艳逼人。校中诸君又引我们去看红豆树,树高约两丈余。教员沈君说,这株红豆树往往三年才结子一次。沈君藏有红豆,拿来遍赠我们几个同游的人。红豆大于檀香山的相思子约一倍,生在豆荚里,荚长约一寸半。
游岩洞时,我问此岩何名,他们说:“向来没有岩名,胡先生何不为此岩取一个名字,作个纪念?”我笑说:“此去不远有条相思江,岩下又有相思红豆树,何不就叫它做相思岩。”他们都赞许这个名字。次日我在飞机上想起这个相思岩来,就戏仿前夜听得的山歌,作小诗寄题《相思岩》:
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豆。
三年结子不嫌迟,一夜相思叫人瘦。
这究竟是文人的山歌,远不如小儿女唱的道地山歌的朴素而新鲜。
……
我题桂林良丰的“相思岩”山歌,已记在前面了,后来我的朋友寿生先生看见了这首山歌,他说它不合山歌的音节,不适宜于歌唱,他替我修改成这个样子:
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豆地靠岩栽。
三年结子不嫌晚,一夜相思也难挨。
寿生先生生长贵州,能唱山歌,这一支我也听他唱过,确是哀婉好听,我谢谢他的好意。
如今,红豆小院是国画家黄格胜先生的工作室。黄先生的大作《漓江烟雨》曾随神舟六号遨游太空。
(2018年11月26日于澳洲墨尔本)
附原文链接:https://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95828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