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王维诗里的红豆,这首诗最适合妙龄女郎、少年男子吟咏。
在广西师范大学,也有这么一颗红豆相思树,胡适先生以诗形容:
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豆。
三年结子不嫌迟,一夜相思叫人瘦。
诗以树起,树以诗贵。胡适先生写的这一首诗让以后雁山园的红豆相思树声名大噪,享誉岭南。
红豆是雁山四宝之一,雁山园的红豆何以成宝,可能与它个儿大、色艳,尤其是生长期长,三年结果有关。
当年,广西师专与广西大学的莘莘学子正值钟情与怀春的年龄,红豆自然是他们记忆中最明媚的意象。
那么这一颗红豆相思树有什么故事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雁山园红豆
师专校址所在的雁山公园,原是清代临桂乡绅唐岳(号子实)的别墅,民国成立后归公,园中不仅有山有水,还有参天的相思树。
每当秋风乍起,红豆散落之时,便有多情的男女来此觅取红豆以寄相思。陈望道被触发雅兴,便将住所命名为“红豆院”,又因当年在那儿任教的教员多是单身独居,许多已婚的教员也未带家眷,于是大家又把这个院子称作“相思院”,那些并无名称的岩洞、清溪也都被命名为“相思洞”、“相思溪”了。
图为陈望道1936年在位于雁山园的广西师专红豆院
每当教务长陈此生的夫人盛此君前来探望大家时,总要笑着说她的到来扰乱了大家的相思。
现在有广西师大校友捐赠种的红豆相思树,树上挂满了相思豆。就像北京大学的学生记忆中的未名湖、武汉大学学生记忆中的樱花,那个年代广西师专、广西大学的学生,红豆就是他们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每每看到这棵树,你是不是脑海里浮现起那位青春里思念的人?
胡适讲学
最早关注雁山园红豆的文化名人应该是胡适先生。1935年1月23日,胡适从阳朔回桂林,途经雁山园的广西师范专科学校。胡适到达广西师专的时候,已经天黑,广西师专邀请胡适在学校作演讲,演讲结束后晚餐。
晚餐后,校长罗尔棻先生亲自陪胡适游览雁山园,专门观赏了雁山园里的红豆树。胡适的记录是树高两丈余,陪同的教员沈君说这株红豆树往往三年才结子一次。沈君藏有红豆,遍赠同游之人。
按胡适的说法,雁山园的红豆大于檀香山的相思子约一倍,生在豆荚里,荚长约一寸半。胡适游览雁山园的岩洞时,问岩洞何名。陪同者说向来无岩名,并请胡适命名。
胡适说此去不远有条相思江,岩下又有相思红豆树,何不就叫它做相思岩。这个命名得到广西师专老师们的认同。
第二天,胡适乘飞机离开广西的时候,在飞机上,仿照广西山歌的体式,写了一首题为《相思岩》的小诗:
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豆。
三年结子不嫌迟,一夜相思叫人瘦。
胡适为相思岩命名这件事在广西师专一时广为传诵。
一颗小红豆,寄托着浓郁相思赤诚友爱,满载伟人在广西师范大学的趣事,更是一文脉传承的历史见证,是不是也勾起您的青春回忆了呢?
欢迎您留言,我们一起感受这份青春的懵懂悸动。
(注:部分内容来源自GXNU官方公众号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