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您好,请 注册 | 登录
    
内容翔实,网友互动。相思有寄,浪漫隽永。
清代词曲家万树咏红豆词、赋

拂砌青荫
垂檐绛荚
暖风薰坼
串煎珊珠
琤琤点苔石
鹦哥啄雨
衔不去诘多香粒
珍惜
谁唤小梅
僭红儿名色

其荫也如槐之敷
其结也如豆之腴
其荚维绛
其实则朱
其色炜炜然如屑南海之珊瑚
其质磊磊然如采合浦之明珠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首页 > 红豆漫话 > 掌故传说  

红豆树与红豆山庄

来源:《江苏绿化》2001年第01期    作者:王建新 吴正明    发布日期:2006-08-20 20:21:51

       红豆难得。殷红,晶莹,圆润,坚实……集于一体,真容易惹人遐想。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咏唱、多少有情人视为青春缠绵的象征、海誓山盟的信物、情牵魂绕的纽带……
 

     “红豆生春翠欲流”

       邑人俞友清,钟情红豆,是位红豆迷,多方搜集红豆、吟咏红豆的诗文多年。后来,红豆由范烟桥介绍都献给了苏州文管会,诗文编成《红豆集》行世——这本书可惜现在难得一见了。郑逸梅对此有所记述。

       南社志士费公直,清末留学日本,回国后联系爱国学社,结识了黄兴、黄宗仰、章太炎、蔡元培、吴敬恒等革命同志。辛亥军兴,成为一名闯将,在周庄第一个剪辫子,又到沪军都督府任职,以后参加常熟虞社。1929年,虞社诗人钱南铁邀他来常熟,奉陪访问白茆红豆山庄,凭吊钱柳遗迹。钱南铁赠友以红豆,费公直赋诗报谢。珍贵红豆得之不易,自己的书斋就取名“双红豆”。

       我市文化名人徐兆玮,潜心收集钱柳诗文,其中有明末清初300年来各家哼唱红豆的诗歌,辑成《芙蓉庄红豆录》。60年后,他的裔孙昂千教授自费印行分赠同好。

     “红豆生南国”,在岭南易生的树要北移到长江流域却是难事。“物以稀为贵”,在北纬31度左右的红豆古树屈指可数。唯我常熟,如今仍有4棵400年左右的红豆大树。我们的4棵红豆树下,都演绎过历史文化名人的动人故事,史籍有载,口碑流传。

       西门大街临水居,红豆树盯着丁祖荫的缃互楼。《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在那时被昼夜披读,抄录跋语,提写诗句。郑振铎在抗日战争的艰危时刻,历尽千辛万苦,筹措9000银元,使这份“国宝”终于成为国家所有,劫中得书而为被“英雄欺人之谈”所误,这则学林故事影响巨大,而这批国宝终于重见天日,现在已经广为大众服务。

       虞山北路报慈桥,红豆树先前是魏浣初的乐宾堂所有。翁同和题图有句:“乐宾遗构今何有……东皋红豆翳蒿蓬”,该处后来就是赵氏的旧山楼,红豆树在这全国著名的藏书处,看到了几代文人的故事多多。

       翁府前的虚廓园,红豆树也阅尽了人世沧桑:《孽海花》作者曾朴的许多故事都在树下发生,沈北山“劾三凶”归来又被捕去,杨无恙息影园中诗酒交往……一直到苏州师专的朗朗书声响起又远去,红豆树都跟他们有不解之缘……
 

      “红豆长留世上春”

       名声最大、故事最动人的红豆树,还得数白茆红豆山庄这一棵!芙蓉村里的红豆树,明代嘉靖年间从海南移植而来,距今已经450多年了。

       红豆树开花素来无定期。白茆此树最长的花距竟相隔70多年之久,因而有的芙蓉村中人,一辈子也没有见过红豆花。

       我们真是三生有幸,今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之时,佳音突然传来:虞山镇上3株红豆树,沉寂多年了,却同时繁花满枝,耀人双眼!

       白茆红豆山庄这株红豆树呢?去年,得到了有识乡人的关心。不能让她在盛世枯萎啊,于是想方设法给予呵护,但愿她能时来运转,但愿她能再现辉煌,但愿她能“老树春深更着花”。

       300多年前,东南文宗钱谦益和一代名姝柳如是结缡以后,在红豆山庄一住八年。诗文唱酬,胜友酒会,留下了多少传世的篇章。

       白茆港口,通江通海,钱柳托迹啸咏,人不措意,密使往来,跟在台湾图谋反清的学生郑成功暗通消息,招募志士,调达军食,东南海上,特为枢钥。

       顺治辛丑(公元1661年)钱谦益正好80岁,20年不开花的这株红豆树突然含英吐秀,令山庄主人视为祥瑞,兴奋不已。5月花开,钱柳邀集好些诗人作文酒之会,9月,红豆树却只结了1颗相思子,柳如是把这颗至为珍贵的红豆采撷到手,作为献给白头夫君的寿礼,好多诗人又欢聚一堂,两次诗会留下了许多咏唱红豆的传世诗篇。

       1944年,抗日战争烽火遍地之时,陈寅恪在昆明购得了1颗白茆芙蓉村的红豆,萌发了要为钱柳姻缘笺释之念。“相思廿载待今酬”,这位史学大师,间关万里,双目失明之后以超常的毅力、卓越的史识、深厚的功底完成了80多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为柳如是拂去了历史的尘封,让她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一扫300多年来人们对柳氏的讳饰诋诬和虚妄揣测,透过种种迷雾,让她的真实面貌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为的是要“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柳如是别传》这一巨著影响至大,海内外研究文章不断涌现,国际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钱柳故事成了热点,白茆红豆山庄时有人打听寻访。身患癌症动过手术的古稀老人、作家徐兴业为创作历史小说《心史》,专程寻访红豆山庄,在这棵大树下盘桓良久,不忍即离。“高树悲风400年,海桑如是史谁传”,他拼时抢写,以身殉书,书成而病发,死在手术台上。

       向往红豆山庄的当代学者太多了。已逝世的冒鹤亭、夏丐尊、周瘦鹃、曹聚仁、周采泉、瞿凤起……健在而又年已90左右的张中行、黄裳、饶宗颐……实在不胜枚举,不提便罢,他们的著作里写了钱柳之事,关注着白茆红豆山庄。

       写钱柳故事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从《一代名姝柳如是》到《兰舟恋》,从《南国烟柳》到《乱世名姬柳如是》,还有《心史》、《秦淮翘楚柳如是》、《白门柳》……女作家们的《寒柳》、《中国第一名姬柳如是》……也是实在不胜枚举了。

       白茆这株古红豆树,日光、月色常在跟她耳语,春风秋雨常在为她洗礼。她巍然耸立,遥看着历史,俯视大地。
 

查看更多>>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首页     红豆的内涵     红豆的鉴别     相思豆由来     采拾的乐趣     思念的悠远     留言板     红豆论坛

版权所有:中华红豆文化网 2006-2024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 邮编:215200
电话:15862596828 邮箱: cocubacloud@hotmail.com
QQ: 83426433 苏ICP06032494号

网站构思与设计:白马负诗李青衣(站长) 白马负诗,青衣背剑。
技术支持与合作:凉风设计(2006年至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