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人们对红豆的喜爱,绝大多数是源于这首诗带来的感受,唐代大诗人王维这首小诗里所称的南国红豆又叫海红豆。
海红豆是一种落叶小乔木,高5至10米,长二回羽状复叶,具短柄,羽片3-5对,小叶4-7对,长圆形或卵形,两面均被微柔毛。花期4-7月,果期7-10月。荚果狭长圆形,盘旋,长10-20cm,宽1.2-1.4cm,开裂后果瓣旋卷;种子近圆形至椭圆形,长5-8mm,宽4.5-7mm,鲜红色,有光泽。
红豆怎么会是相思豆
把红豆和相思关联起来,最初是源于民间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非常想念他。一起去的同乡有的已经回家了,自己的丈夫却一直没有回来。这位妻子因此天天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哭断柔肠,泣血而死。滴血的地上从此长出一种树,大树结满了一种红色的豆子,形似跳动的心脏,晶莹鲜艳,人们认为这是血泪凝成的红豆,因而称之为“相思豆”。
红豆为什么象征着相思
传说归传说,但真正让红豆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不能不说是大诗人王维的那首绝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这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原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全诗情调明快饱满,却又委婉含蓄,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相传王维的这首《相思》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并且是梨园弟子最爱唱的歌词之一。据《云溪友议》载:安史乱时,唐宫乐师李龟年流落江南。一次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这首诗,满座遥望玄宗所在的蜀中,潸然泪下。由此可见此诗在唐代当时流传的程度。
名人诗文的传诵,强化了红豆作为相思情感的象征。从此,红豆和相思从文化上真正关联起来,成了固定的文化比拟。
知名国产微电影动画《红豆》中就是以红豆为引线,深刻讲述了主人公的相思离别。
广州树龄最高的红豆树
南海神庙是隋开皇年间(公元594年)由隋文帝下诏建立的,这所千年庙宇里面留存了许多珍稀的古董,其中的活文物之一就是号称广州树龄最高的红豆树。
南海神庙浴日亭西边曾经有一株海红豆,胸径75CM,树龄超过300年。可惜这棵红豆树因年老树枯,树干成洞,枯木屑堆积,有一天竟因酷暑发生自热起火而被烧毁。
在浴日亭东边还有一株海红豆,胸径80CM,树龄也有300多年了,至今仍生机勃勃。
每当波罗诞到来时节,游波罗的青年男女就到红豆树下捡相思豆,互相馈赠。尤其是男子,把红豆送给心仪的女子,女方接受了,男子就回家请媒送帖下聘,成功了即可成亲。
现代的年青人自由恋爱,自主婚配,但是到红豆树下见证海誓山盟,也不失为一项浪漫的举动呢。
知多D
注意区分相思子
在《中华本草》中有记载,相思豆即海红豆的根有催吐、泻下的作用;叶片有收敛作用,可以用来止泻。总的来说相思豆有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润肤养颜的功效。
但另一种叫相思子的红豆却是一种有毒植物,它别名叫鸡母珠,外形上红下黑呈椭圆形,它含有一种名为鸡母珠毒素(Abrine)(相思豆毒蛋白)的蛋白质,毒性颇强,误食会中毒,严重时甚至会丧命。
相思豆和相思子仅一字之差,但二者毒性却是差距很大,大家在生活中遇到时需要区分清楚,以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