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寒假到惠蓀林場玩時,老爺順路去拜訪了南投的木工格友。擔任林務局採種員的格友見到當時還是國中生的3366,拿出了一大把相思豆莢送給她們,於2010年3月種下,4月發芽。
幼苗育出後成長快速,即使把它們擠在小小的盆子裡,還是拚了命地越發茂盛。最後只好移植到堤防邊,讓它們去與樟樹、爬牆虎們當鄰居。

移植到堤防邊後的小樹,枝幹雖然纖細,但仍持續快速地長高中,都快跟燈桿一樣高了。

令人開心的是,經過了二年半,小樹生寶寶了。約在一層樓高的地方,又是逆光,我的小儍瓜只能拉這麼遠了,找得到嗎?

那天經過步道的人,大概都有看到一位怪怪歐巴桑爬上燈桿,拿著鋸子在偷採相思豆莢 。
「相思豆」其實是種籽的別名,很多人因為這別名就把此樹叫成相思樹,誤會大了,它的正確樹名是孔雀豆樹。(相思豆的正式学名是海红豆,别名孔雀豆,也就是古代文献中的相思树,所以正宗相思豆共有四种称谓,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所以把相思豆叫做相思树并无错。——本网注)
相思樹是另外一種樹種,一樣有豆莢,一樣有毒,但既不是羽狀複葉,種籽也不是紅色的。豆科,豆屬,常綠性小喬木,原種於爪哇,全年萌芽,全年落葉,三月開花,五月結果。

除了有孔雀豆樹之外,還有小實孔雀豆樹,兩者差異不多,以豆莢來區分是最快的方法,左圖豆莢像把鐮刀的是孔雀豆樹,右圖豆莢似螺旋狀捲曲的是小實孔雀豆樹。
下列比較引用自網路
孔雀豆樹:
1.葉子:葉長約50cm,對生或近對生,總葉柄及羽狀柄為綠色,羽片4對。
2.莢果:鐮刀狀,開裂時兩蒴片分開捲曲
3.種子:近三角狀倒卵圓形,紅色,具光澤,直徑約7mm,厚約4mm。
小實孔雀豆樹:
1.葉子:葉長約30cm,對生,總葉柄及羽狀柄為淡褐色至深褐色,羽片3至4對。
2.莢果:螺旋狀,開裂時兩蒴片纏繞捲曲。
3.種子:近圓形或橢圓,橙紅色,具光澤,直徑約4至6mm,厚約3mm。
左圖引用自:認識植物——孔雀豆
http://kplant.biodiv.tw/%E5%AD%94%E9%9B%80%E8%B1%86/%E5%AD%94%E9%9B%80%E8%B1%86.htm
右圖引用自:想飛 https://llhgapi.pixnet.net/blog/category/1010970

孔雀豆扁扁的蒴片上凸出許多大肚子,每個大肚子裡都裝著一顆豆豆。打開豆莢後可以發現不僅是豆豆,連蒴片內側都長著一層蠟質,豆莢內顯得乾淨光亮。

蒴片上每隔一個窩長出一個繫帶固定住豆豆,左右兩片蒴片交錯生長,豆豆就一左一右固定了。

這個豆莢應該還沒乾透,豆豆安穩地固定在繫帶上,沒有要自己掉下來的意思。

記得當年一共移植了三株,不知道為什麼剩下兩株,這盤子裡的是今年的總產量。


紅艷艷地,真的很美。
網路上分享了很多將孔雀豆做成飾品的方法,但我不建議這麼做。
因為孔雀豆樹整株有毒,其中毒性最強的就是在豆莢與豆豆上,將其穿孔做成飾品配戴在身上,水、汗水、油漬會將毒物從孔洞中溶出來,若就這麼剛好皮膚上有傷口,有可能將毒物吸收進人體裡,不可不慎。

女兒有蒐集種子的習慣,至今已有一大箱,但這瓶特別不一樣,因為是我們家第一瓶二代種籽。
與您分享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