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到了红豆采撷的季节。在南国求学的这段日子,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红豆树?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相思子。古人用它寄托相思,表达爱意。但你知道吗?广西大学与小巧可爱的它曾有着无法磨灭的缘分。岁月峥嵘,红豆依旧。今天,让我们回溯过往,静静聆听相思跌落的声音。
一首90周年校庆主题曲《红豆红了》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广西大学桂林时期办学的雁山园。
陈寅恪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在广西大学任教一年。期间,其爱人唐筼女士写有多首描述桂林居住生活的诗篇。据唐筼女士的《忆故乡》记载,陈先生一家前半年居住在良丰镇雁山园中,后迁至西林公园的半山小筑。
西林公园曾是清两广总督的住处,公园内草木繁盛,有棵千年红豆树。红豆树名叫相思树,石山称相思山,石山的石洞名为相思洞。“洞口干云红豆树,湖心倒影彩灯船”,相思山的另一侧是碧云湖,两岸有曲桥相连,湖光山色,诗意盎然。

半山小筑距相思洞(桃源洞)仅数十米,此洞一头通红豆院,一头通校长办公室和教务处。陈先生一家就住在红豆院。据校友回忆,初到西大校园,同学们都交口称赞是读书的好地方。
半山有屋两三椽,邻近桃源傍水边。
洞口干云红豆树,湖心倒影彩灯船。
群鸡啄食竹篱下,稚女读书木榻前。
此是雁山幽胜景,名园回首已风烟。
——唐筼《忆半山小筑》
红豆背后,是睹物思人的深情,是对雁山时光的深刻回忆。
胡适
著名学者胡适也曾在经过桂林雁山园后题写一首《红豆诗》。从胡适的《南游杂记》中可以得知,胡适先生游览雁山途中经过今相思洞,但彼时岩洞还没有取名。胡适便笑称取名作相思岩。

胡适《南游杂记》:“游岩洞时,我问此岩何名,他们说:‘向来没有岩名,胡先生何不为此岩取一个名字,作个纪念?’我笑说:‘此去不远有条相思江,岩下又有相思红豆树,何不就叫他做相思岩。’他们都赞许这个名字。次日我在飞机上想起这个相思岩来,就戏仿前夜听得的山歌,作小诗寄题《相思岩》:‘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洞。三年结子不嫌迟,一夜相思叫人瘦。’”

看枝头 幽幽绿意 春来发几枝
仔细一瞧 是熟悉的大学东路100号
摘得一双红豆子 是母校的相思

碧云湖畔相思树 系谁红豆罗带角
相思树下 恰是南国的我们
弯腰拾红豆 有欢声笑语 亦有相思
这是红豆组成的GXU
夕阳西下 暖暖余阳洒在校徽上
正是一般好景献给来往的西大人儿

赤色红豆串成心 心中全是相思意
我亲爱的西大呀
多么想在校园里再走一走 再见见你

南方红豆枝已繁 相思起
愿将那红豆寄 一解思念情
灼灼西大 等着灿烂的你

从岁月中串起粒粒红豆,在阳光下唤醒思念,无论是诗意盎然的旧园,还是生机勃勃的大学东路100号,西大人心中总是牵挂着那一粒小小的红豆!游子归故,燕雀还巢,此时此刻,你是否正在想念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