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与菩提叶这两样东西,本来毫无干系。
红豆又称相思豆,生长在南国,只因一首诗的缘故,天下的人都知道它象征爱情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而菩提树与佛教有关,它原产印度,因此通称为印度菩提树,别名觉悟树、智慧树。
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西竺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光孝寺坛前。从此我国广东、云南才有菩提树生长。初唐时节,六祖禅宗曾写了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流传甚广,及至后世许多人都误以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菩提树,其实,菩提树是有的,它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至于慧能所写“菩提本无树”这一诗的意念,大概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引申而来的吧!
据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真谛。经过多年修炼,有一次,他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终于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造化而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
红豆和菩提树这两种植物,一是象征爱情,是饮食男女的信物;一是象征智慧,是佛家的圣洁之物。而佛与男女私情是不搭界的,我勉强在此将二者相提并论,是因了一个人的缘故。
这个人就是作家叶梦。
记得30多年前,我还非常年轻。年轻的我当时正在恋爱。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叶梦姐的来信,随信夹寄的居然还有两粒红豆。记不清她来信的具体内容了,只记得她说:“送两粒红豆给你们,这是我亲手在海南采摘来的,一颗送她,一颗给你。愿你们的爱像这两粒红豆一样永远充满着热情。”
可是,就在我收到这份礼物不久,因为种种原因,我和女友分了手。分手的那天晚上,我写了一首诗:
这两颗红豆
来自南国的相思林
一颗是我
一颗是你
原以为
有了爱的种子
一定能结出幸福和甜蜜
没想到
现实篡改了红豆的含义
那会儿
当你若无其事地将红豆还我
我惊呆了
两颗红豆像沉重的山石
压得我几近窒息
苦果是自己种的
再苦
也只能含在心底
我深知
记忆是抹不去的
这小小的红豆啊
将永远是两颗
饱含沧桑的血滴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尽管那两粒红豆还在,但是我早不是过往的我了,我早就跨越了青涩年代的沟坎,生活中也多了几许淡定和从容,谈及当年那份伤痛,我已然是举重若轻,置之度外了。
最近,叶梦姐从印度采风归来,又给我带回了一件礼物,这个颇合我意的礼物是一片菩提叶。据说,这片叶子正是从佛祖当年静坐悟禅的那棵菩提树上采摘下来的。
这片菩提叶叶片呈心形,前端细长似尾,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非常漂亮,叶梦姐告诉我,如若将其长期浸于寒泉,洗去叶肉,则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制成书签,可防虫蛀。
得到这片菩提叶的那天晚上,我将其把玩良久,似乎是若有所思,虽不及佛祖大彻大悟心底澄澈能看清世间大义,可还是浮想联翩,几多人生往事尽上心头。
也许是年岁大了,如今对好多事情我都看淡了,所谓功名利禄及至儿女私情等等等等,甚至是生活的大小事情都很难在我的心中兴起波澜。我想,自己如今的状态是否已经与佛家所要求的修为有些接近了呢?
近两年,以茶结缘,以诗结缘,以书画结缘,我与几多佛家子弟结成了好朋友,偶有空闲,就邀一二知己寻到白鹿寺后山去品茶。或交流诗文,或写字作画。也许正应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老话,佛家的茗泉果真洗刷去了我心头几多的尘念,在佛门清净的环境里,我的心也跟着清净了许多。及至写字画画,我都想追求禅意,表现智慧。一本弘一法师的墨迹我放在枕头边翻来覆去看了不知多少遍,一本《心经》让我抄写了无数通,一部《僧诗》让我感悟了睿智的人生。
我不会遁入空门,但我十分尊重佛教文化。我想,我如果能寡欲清心,我就基本上是个好人了,如果大家都能寡欲清心的话,这世界就和谐了。
叶梦姐送我红豆和菩提叶,恰好印证了我人生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这事说来无意,其实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