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您好,请 注册 | 登录
    
内容翔实,网友互动。相思有寄,浪漫隽永。
清代词曲家万树咏红豆词、赋

拂砌青荫
垂檐绛荚
暖风薰坼
串煎珊珠
琤琤点苔石
鹦哥啄雨
衔不去诘多香粒
珍惜
谁唤小梅
僭红儿名色

其荫也如槐之敷
其结也如豆之腴
其荚维绛
其实则朱
其色炜炜然如屑南海之珊瑚
其质磊磊然如采合浦之明珠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首页 > 红豆文学 > 红豆散文  

【文化随笔】红豆的异想

来源:《红豆》杂志2017年08月09日    作者:凌渡    发布日期:2018-05-13 13:25:16

       相思树,其子如豆,鲜红,又名红豆树,更因王维“此物最相思”一句,它便有幸成了相思的代名词。一旦有了文化品位的精气,它令人倾慕的名声也随之与日俱增,从古流传至今。

       人生聚散常见,生活中,在有缘的人际圈里,彼此之间谁没有被人思念或自己思念过别人?因此寻常世态里,谁心灵的林园里没有棵红豆树?因为红豆,往往成了相思的催化剂。

       可我们这里只有相思湖,却很少有红豆树,更没有万众追慕的相思园。于是我常生异想,如果有钱,我一定会栽植许许多多红豆树,构建起一座环境优雅境界清新的相思园,给人创造个别开生面魅力十足的精神世界来。我梦想只要大家涉足园内,红豆便成了他们心灵的磁场,催生出他们许许多多人与人之间漫无边际的思念来。或是一种温润的亲近感突然降临,再一次拉回他们彼此的距离;或一时消解去了他们别离时造成的苦痛,从前极尽风光的美好又向他们的身边逐渐靠拢;或又进一步增厚他们幸福之感,寻回了他们往昔那一些私密很不寻常的香甜滋味;或魂不守舍的艳丽又向他们招手了,叫他们终于毫不犹豫地将生命的碎片重组,返回初心,叫人生重生了光辉。

       总之,我希望尽仁行善的相思无所不在,流淌在我的相思园里。

       这也许是我一种虚妄之想,但我确是如此诚心诚意想过,在每一次我从红豆树下走过的时候。在天等的独秀峰中,在京族三岛上,在桂林雁山,在南宁望仙坡,这个闪光的念头无不在我的脑海里潋滟过。

       诗海行舟,谁不喜欢泊进王维的精神港湾呢?拾起那一些仍带着唐朝泥土香味的红豆,效仿起王维睿智的样子,思念自己该思念的地方和人。

       这颗豆,那份情,随着岁月一路走来,从前这样,如今更是如此。

       只说我们这儿吧,见诸文字的确实也屡见不鲜。黄裳《桂林杂记》写道:“S又告诉我,前面就有一条河,名字叫做漓江,它还有一个名字是‘相思江’,‘相思江’头生了一棵相思树,树上就生着南国的红豆。不错,离开昆明时,就听人家告诉桂林的红豆是有名的,很可以买点来送人。”我的邻居、同事左联老前辈陈白曙描述得更加细致,他在《相思水榭》中写道:桂林雁山“湖东岸杨梅山脚下有株古红豆树,高七八丈,枝叶婆娑,每隔三年开花结荚一次,鲜艳可爱。相传战国时代有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韩凭,女的叫贞娘,他们相爱如鱼似水。谁知暴君艳羡贞娘美貌,于是捉了韩凭送去充苦役,然后逼令贞娘入宫。不久韩凭遭受酷刑的折磨死了。贞娘始终坚贞不屈,殉爱自杀。随后被分葬于荒郊之外,却长出两棵根盘枝错的相思树来,就是指这种红豆树”。(误,韩凭传说中的相思树不是红豆树。——本网注)唐朝王维“因物寄情而咏的红豆,也就是指这种红豆。像这样的古红豆树,在广西,再找不到第三棵,真是稀有的珍品,实在名贵极了”。对于南宁红豆,一门心思的笔墨亦不少。王文平《南宁的热》写道:“那相思树,结红豆的,一到冬天,遍地落的都是。”湖涌《南宁的绿》写道:“街道两旁,相思树与樟树间隔种植,墨绿的樟树,翠绿的相思树,相映生辉,层次分明。”“我仰望相思树上新结的一蓬蓬绿色豆荚,都是一种黄绿,很新鲜,又是那样的美丽。正在此时,从浓密的绿叶中洒下几颗珠红玛瑙似的红豆,我赶快走过去把它们一粒一粒地捡起来,这时朋友风趣地对我说:‘看来红豆有情啊,这些红豆是去年结的老豆了,迟不落早不落,偏偏在你这位北方的朋友来就落了,作为一种珍品送给你呢。’说得我们都笑了。”谢瑞元得到南宁红豆后,他在福建自己居家那儿写了篇《红豆咏》:“四颗相思子——红豆,我托着这掌上珍珠,久久凝眸着,眼里涌出了热泪。啊,这吉祥的红豆,象征着美好、圣洁、炽热、成熟的友情,我用塑料小盒珍藏着,作为永远的纪念。”刘振娅女士那次从南宁望仙坡捡拾红豆归来,兴致未减,深情填了首《踏莎行·红豆》:“碧血凝成,朝霞染就,晶莹粒粒玲珑秀。与君采撷寄相思,山高水远人长久。 枝叶繁披,馨香盈袖,天涯相忆别离后。人间最贵是真情,丹心一片皆红透。”万树结子,各有千秋。唯其相思树红豆,在人们心中的存在感分量之重非同一般。因相思他人而倚重于它,人间美艳,有光有影,隐喻其中,谱出一曲久弹不厌的温情小调来了。

       白龙湖湖心岛圆廊有楹联:“莺声日暖啼红豆,花气春深醉白龙。”分明指点给游人,离此处不远生长有相思树。记得1987年6月,汪曾祺、贾平凹两先生光临南宁,我们在白龙茶厅相聚,交谈甚欢。不知谁提起红豆,贾平凹先生兴趣来了,便由我带路,领他去捡拾。那日落豆真多。来往路人不知已捡去了多少,树下仍星星点点留下不少。只见贾平凹先生蹲在地上,专注得像他读书写作时认真的样子,一面慢慢地移动身体,一面小心翼翼地将红豆一粒一粒捡进自己的手掌心。他那种亲近土地享受自然恩泽的安逸,生动得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令我难以忘怀、且惊且喜的是他后来写的《太阳城》。他把南宁不少事物写成都同太阳有关:“太阳真是南宁的。”将南宁比喻成太阳城了。当要离开南宁的时候,贾平凹写道:“你终于要离开这太阳城了,你永远要留下最强烈的印象,你害怕回到了北方而面颊上那太阳的红痕会消失,你便到那相思树下去,捡那高大乔木上落下的红豆。这是生长太阳的树。你捡一把,又捡一把,从此南宁的太阳的记忆就长生陪伴你了。”我真感叹作家真知灼见的慧眼,想象力的丰富,感悟的新颖。他把红豆夸张为太阳,把相思树宣扬成太阳之树。他给红豆注入了一种新的生命力,相思树有了新的别样的一种精神内涵。“捡一把”红豆带走,其实也就是带走对南宁的印象与思念。

       兴趣和喜欢,往往是人追寻的动力。2014年10月,在南宁“致敬经典散文”的研讨会中,来自中原的一位女士在会议间歇时不断探问南宁有无栽种红豆树的园林,什么地方有红豆售卖。因为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她想带些南国红豆回去的计划要落空了,因而面含郁色,交集着失望与焦虑。我听说后,便从我捡拾回来的红豆里挑选出100颗托人带去送给她。听说她万般高兴,终于带着满足的喜悦和快感,踏上北去的列车。

       红豆啊红豆,为回馈南宁的养育之恩,它还以意味深长的韵味,欣然成为南宁一家文学期刊的名字,引领起作家书写人生的文字,四处散播,惠及各方的读者呢。

       人们喜爱红豆同声美誉如此。今天仔细想来,我才终于明白了杂文家秦似教授的初衷,他在1963年10月写的《红豆》一文中指出:“我有一种遐想,桂林的将来,不但有更多的桂花,还多栽一点红豆树。这种富于南国风味,而又很有诗意的东西,是会使桂林更加令人向往的。”时光曲折流淌至今,经济大潮波涌浪逐,旅游业和休闲文化如火如荼兴起,秦教授“诗意”的点子可说是托物寓兴,意味绵长,嵌入了当今时代旋律,很值得去落实的。我想不但桂林,南宁亦如是,有条件有心思发力要干点有利于民生的地方,都可以多种植,若以绿化之身叫它立足山中、街巷之旁,亦弥足珍贵。如果匠心独运,让它暗含某种希冀和祝愿,拿出它冰清玉洁的红豆,簇聚在园林内花木扶疏的观光道上,来启开游子心智,催促他们一个个走进自己的角色,张开相思的翅膀,袒露起他们内心一些深层的秘密,萦回穿梭于人际之间,大至家国情怀,小如幽微心香,倘能演绎出如此这般不凡的精神气象,岂不是最妙不过的么!

       我之所以心心念念,一味要创建相思主题园林,图的正是拥有这么一处清雅之所,一个能使人孕育、萌发美好精神的圣地。

       我心仪的相思公园,应建立在湖中岛上,广植红豆,不论木本草本,尽落籍园中。围绕它们的,应是一些很有中国气派的亭台楼榭,名号相思楼红豆亭遥想阁什么的,情深意厚,一目了然。而后尽可能搜集收聚到有关红豆的诗词、文章、楹联、书法,并以王维的《相思》为主轴,辟出一方引人入胜的红豆碑林,供大家鉴赏。又好让树、楼、碑三位一体,相映成趣,互添亮色,以浸润人们的精神感官,激活他们不绝如缕的思绪来。如此他们就会像张九龄一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也思念起远方的乡里或故旧来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现如今,一谈起王维的诗《相思》,人们总认为此相思只是指情意绵绵的男女之思恋,其实,非也。王维的本意,是写与友人,盼友人长相思念勿忘彼此的深情旧交。时至今日,文明的演进,时代的变迁,人们视野空间不断拓展,精神世界也随之不断开阔,相思的底色亦更加丰富多彩了。不仅已延伸为男女相恋相思,普世中人与人无法抗拒的对应的思念,以至思国、思家、思故土、思亲友,甚至思奇山秀水,任何引起自己关注该怀念该追忆的一切,都全跨入每一个人的心灵,铸成了浮世的常态。而两情相契相悦的恋人,在红豆面前的沉湎低徊,自然比任何人都来得微妙敏感而生动了。满怀相思,他们会相约于我的相思园,捡上几颗纯真的红豆,拾来成千上万扯不断的情丝,用不着绵长的复踏,他们情与爱的圣果,就很快被催熟了。面向相思园,他们这么相拥一进一出,将会如贾平凹在《爱的踪迹》里说的,“是什么地方酝酿着爱呢?还是爱使这个地方有了魅力?任何的少男少女,都是为着爱的追求而来,怀着爱的充实而去。”

     (本文原题《异想》,凌渡,散文家,曾为文学刊物主编、编审。出版有散文集《故乡的坡歌》等七部。)

查看更多>>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首页     红豆的内涵     红豆的鉴别     相思豆由来     采拾的乐趣     思念的悠远     留言板     红豆论坛

版权所有:中华红豆文化网 2006-2024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 邮编:215200
电话:15862596828 邮箱: cocubacloud@hotmail.com
QQ: 83426433 苏ICP06032494号

网站构思与设计:白马负诗李青衣(站长) 白马负诗,青衣背剑。
技术支持与合作:凉风设计(2006年至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