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農曆過年不到二週時間,大甲區慈濟志工齊聚在大甲聯絡處,趕著製作二百個「小算盤」,以及五百個種子吊飾要送回精舍,讓上人在春節期間可以跟眾人結緣。

再過兩週就是農曆過年了,大甲區志工齊聚大甲聯絡處,趕工製作小算盤與種子吊飾要送回精舍,
讓上人在春節期間可以跟眾人結緣。(攝影/魏玉縣)
志工黃淑姬手裡握著「小算盤」,聚精會神地將白膠塗抹在算盤的外框上;每抹一次,她就在口中念一次「阿彌陀佛」。她說:「念『阿彌陀佛』,框才不會掉下來。」
這是製作小算盤的最後一個步驟,如果一不小心,已串好孔雀豆的算盤就會解體,必須重頭再來。她格外謹慎小心,不僅是祈求佛菩薩助緣,也是秉持這樣單純的心念,把這樣的機緣當成一場修行。
孔雀豆小算盤 盤點生命的價值

大甲志工製作「小算盤」的緣起,是從上人希望慈濟人「盤點生命的價值」而來。一向善於製作種子作品的大甲慈濟人聽到了上人的呼籲,開始構思,「要用什麼方法體現上人所講的『盤點生命的價值』呢?」
「我和陳明通師兄想了很久,終於想到用小實孔雀豆來當成算珠,製作小算盤成為上人說法的法器。」這個算盤要做幾排算珠呢?有位學商科的志工告訴李弘文,算盤都是奇數的,最少要做七排,但是七排比較單薄,九排算珠的大小,正好讓上人可以握在手上。
想歸想,總是要做出樣品來啊!「種子這麼小,算盤就不能做得太寬,框也不能太細,否則不能刻上『盤點生命的價值』這些字,而且黏貼的地方面積過小,也黏不住。」李弘文與陳明通從豆子的大小、每排豆子之間的距離,到邊框的製作都一直在修正。兩個人組裝了三、四次,直到成品定型後,才請志工們一起來做。

「只要上人喜歡,我們就高興了!」李弘文(左二)說,就是這樣單純的心念,讓這群志工即使手痠眼乏,
還是堅持要做種子吊飾,一年到頭都不喊累。(攝影/魏玉縣)
「這個框,是柚木;串算珠的,是銅管,不論是裁切、組合,我們都自己來。就連框上的刻字,也是請師兄用雷射雕刻而成。」去年(2022年)拿樣品回精舍時,上人拿在手上撥撥看,順溜的手感讓上人愛不釋手,就放在會客室的桌子上,即使行腳在外,隨師團隊也不忘帶上小算盤,讓上人開示時用。
當時大甲志工總共送了二十多個小算盤回精舍。「上人說,拿這二十個怎麼夠?」李弘文一直記得上人當時說的話,於是在農曆年前又趕製了兩百個,分別用大實孔雀豆、小實孔雀豆做成的小算盤,要送回精舍。

(靜思園地,由慈濟基金會申請成立,屬於大家共同耕耘的美善園地,祈求人心能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苏州有慈济志业、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慈济门诊部、慈济静思堂等。——本网注)
附原文链接:https://www.jsnews.org.tw/awareness/item/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