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您好,请 注册 | 登录
    
内容翔实,网友互动。相思有寄,浪漫隽永。
清代词曲家万树咏红豆词、赋

拂砌青荫
垂檐绛荚
暖风薰坼
串煎珊珠
琤琤点苔石
鹦哥啄雨
衔不去诘多香粒
珍惜
谁唤小梅
僭红儿名色

其荫也如槐之敷
其结也如豆之腴
其荚维绛
其实则朱
其色炜炜然如屑南海之珊瑚
其质磊磊然如采合浦之明珠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首页 > 红豆论争 > 红豆辨争  

几颗红豆引起的苏州文化圈大辩论

来源:《现代快报》2022年05月27日    作者:张然    发布日期:2023-03-19 13:19:27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写下这首千古名诗的王维一定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后,几颗情意绵绵的红豆,竟在苏州文化圈里搅起轩然大波。
刊报发难、登报反击,一来一回都是全程透明,跟如今在网上论战别无二致。

       这场辩论还卷入了文学家金松岑、报人范烟桥、生物学家吴子修等一众苏州名人大咖。

       最终,获得众多大咖支持的“最佳辩手”俞友清趁胜追击,网罗了关于红豆的掌故、诗词、信札、专著、照片和书画,写成《红豆集》一书,这本书还被收录于《江苏文库·史料编》中。


       这场辩论赛缘何而起?还得从“最佳辩手”俞友清说起。

       俞友清当时是苏州萃英中学的国文教员。虽然教着语文,但他对生物挺感兴趣,课余就喜欢研究花草,尤其喜欢研究红豆、搜集红豆。

       俞友清的岳母家住木渎山塘,1931年夏天,他曾在那里小住,偶然发现墙外有一棵红豆树,高两三丈,一看就是难得一见的百年古木。当年秋天,俞友清又跑了一趟岳母家,红彤彤的果实已缀满枝头。他大喜过望,不仅写文章记述这件事,还将果实当作伴手礼送给师友。

       说起来,王维一定算是红豆的“最强带货人”,在他笔下,红豆变成了情谊相思的寄托,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收藏、把玩、歌咏的对象。

       深受文人喜爱的红豆跟我们常吃的红豆可不一样。常用来做甜品的红豆其实叫赤豆,是一种草本植物。文人们追捧的红豆是一种高大乔木红豆树的种子,它是一种非常珍稀的物种。

       所以,俞友清有时候也会把红豆这种稀罕玩意儿放到商店里寄卖,融入一些巧思,类似现在的文创产品。


       1934年,刚刚在苏州立足行医的程思白路过明光眼镜公司,看见柜台里有俞友清寄售的红豆。他非常诧异,这不是把铁树子冒充红豆骗人吗?回家以后,他就写了一篇“搞事情”的文章《红豆》前来踢馆,并且投寄到《苏州明报》的副刊《明晶》,主编范烟桥刊登了这篇文章。

       文章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俞友清常自夸家里收藏了许多红豆,说要赠送给大家,都是瞎吹牛。你们猜怎么着,我居然看到他在卖红豆!卖就算了,我还发现他寄卖的红豆颗粒很大,而且是扁的,颜色虽然是红的,但并没有那么鲜艳,和我收藏的红豆不一样。他卖的其实是铁树子,你们不要上当。我也收藏了一些红豆,数量不多,但你们如果喜欢,我可以免费送给你们,俞友清别嫌我抢你生意啊!

       文章居然就这样登上了报纸,字里行间是浓浓的火药味。

       其实,俞友清寄卖的红豆源自突发奇想,他把家藏的红豆分成两粒、四粒、八粒,装进心形锦匣里,很是别致,价格也有差别。

       俞友清看到了程思白的文章。不久之后,《明晶》上又刊登了一篇俞友清写的《敬答思白兄》。文章第一部分给程思白做了红豆科普,第二部分则介绍了常熟红豆的情况,并讲述了寄卖红豆的出处。

     “常熟红豆有三株,一在白茆钱牧斋故址,即芙蓉庄;一在西徐市周家码头周氏,该地名红豆书屋,又名红豆树屋;一在报慈桥赵氏,此次省物品展览会得特等奖者。不才所藏是牧斋故址及红豆书屋所产。希思白君便往虞山,询及是否真红豆也。”

俞友清的辩白相当温和克制,并且表明自己中年丧子之后不喜欢发表文章,希望可以安静安静。自己与程思白也素不相识,希望此事到此为止。


       报纸上的辩论引来不少围观群众。读者吴万箴主动站出来帮俞友清说话,他于曹文正公故里得到的一些红豆,也是坚如石、红如血,扁扁的形状,和蚕豆类似,如果不相信可以去他家看。同时,他还留下了自己的家庭住址。

       报上谈得热闹,一些文人大咖也纷纷加入战队。文学家金松岑对苏州红豆的历史很有研究,也想看看红豆与铁树子到底有啥不同?于是,他跑到程思白的诊所里去看红豆。这段经过被范烟桥记录了下来,范烟桥以笔名“含凉生”写下了《诗人访红豆记》一文。

       这一趟,程思白不在家,是他夫人接待的。程思白在《明晶》报上刊文送豆之前,藏有20粒红豆,等到金松岑到他家里时,红豆已被人索要了许多,只剩两粒了。金松岑仔细观察这两粒红豆,确实是像黄豆一样,不像俞友清收藏的扁形红豆。

       金松岑曾见过来自广西的红豆,比程思白所藏红豆更小,就像赤豆一样,而程思白的红豆是徽州的,所以金松岑总结:红豆不止一个品种!

       为了得到答案,金松岑又写信给苏州中学校长吴子修,把这位生物学家也卷进了这场论战中。

       程思白回家后,听到大咖都追他家来了,马上又给范烟桥投了篇稿。文中,他依然坚持,买卖红豆就是在辱没红豆。如今,他的红豆只剩两粒,希望没要到红豆的人不要骂他。尤其要向金松岑道歉,不仅没有要到红豆,甚至都没有和他见上一面。

       俞友清看到金松岑也关心起红豆来,就带上自己的红豆和钱牧斋故地红豆树的照片,去拜访金松岑。

       回来后,他也给范烟桥投了稿。不过这封信没有全文刊发,而是通过范烟桥的笔转述了主要内容。

       在这次拜访中,金松岑拿出了吴子修给他的回信,力证俞友清寄卖的红豆是虞山所产,并非铁树子。

       俞友清还强调,虞山红豆曾在省物品展览会上获得特等奖,裁判总不会连红豆都不认识吧?希望程思白有空去虞山看一看,这场红豆论战可告一段落了。


       一场满城风雨的红豆之争,最后变成了植物科普大讲堂。

       范烟桥还对红豆作了一些总结:“虞山红豆,形扁如扁豆,苏州、江阴、吴江等属之。歙县红豆,浑圆如黄豆,嵊县、广州等属之。红豆树有常绿与落叶之分,歙县之红豆为常绿树,浙江之嵊县亦有之。苏州、常熟、吴江等处之红豆,皆落叶树。尚有藤本者,亦结红豆。可知此种植物,类别虽多,而所结之红豆,实无异也。”

       这场争论,让俞友清对红豆做了更深入的研究,1936年,他出版了一本“红豆百科全书”——《红豆集》。书中网罗了关于红豆的考证、掌故、诗词、信札、专著、照片和书画,将红豆从“相思”的传统意向中拉了出来,融入更多的考证和研究,让人们都更加了解这种植物。

       同时,书中还收入了好几篇范烟桥谈红豆的文章,也收录了当年文人写成的近百首红豆诗,还有一些自己的文章。

     《红豆集》的封面是“红豆迷”丰子恺画的,蜡烛已燃半截,杯盏中托起一双红豆,在铜镜中映出双份美貌,画风清雅而切题,透出淡淡禅味。丰子恺也曾在诗中透露,他曾从俞友清处多次获赠红豆。

       一册册《红豆集》送往大咖们的案头,求书的信函如纸片般飞来。这时的俞友清或许要感谢程思白,“红豆社交”拉近了他与许多大咖的距离,他不再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文人了。

   

       附原文链接:

       http://dz.xdkb.net/html/2022-05/27/content_580798.htm
       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28f68711bc8e031240001b9&f=zaker_live

 

查看更多>>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首页     红豆的内涵     红豆的鉴别     相思豆由来     采拾的乐趣     思念的悠远     留言板     红豆论坛

版权所有:中华红豆文化网 2006-2024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 邮编:215200
电话:15862596828 邮箱: cocubacloud@hotmail.com
QQ: 83426433 苏ICP06032494号

网站构思与设计:白马负诗李青衣(站长) 白马负诗,青衣背剑。
技术支持与合作:凉风设计(2006年至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