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西淨長廊」的外側,有數棵「小實孔雀豆」,夾生於一群台灣欒樹之間。在一個初春的日子,旁邊的台灣欒樹幾乎都已掉光樹葉,獨有小實孔雀豆仍然綠意盎然,樹上還吊掛著幾串綠色的豆莢,和一團成熟的豆莢開裂著,隱隱約約露出一顆顆小小的紅色豆子。
伫立在西淨長廊,對如此不期而遇感到一陣欣喜,唐代大詩人王維的〈相思〉也輕輕地湧上心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更不自覺地,唱起曹雪芹填的〈紅豆詞〉:「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曹先生鋪排一個眾友行酒令、唱曲兒的熱鬧場面,藉著賈寶玉的口,唱出幽幽的相思情懷!
小實孔雀豆的莖幹彎曲,有鱗片狀剝落。二回羽狀複葉,主葉軸長,具3 至6 對羽片,每一羽片著生10 至16 枚長橢圓形小葉。小葉全緣,葉面綠色,葉柄很短。
開多數小花,小花聚集呈穗狀花序,再聚集排列成圓錐花序。小花的花瓣5 或6 枚,初開時淡黃色,漸轉為深黃色後凋謝。花授粉後結鐮刀狀長條莢果,初時綠色,成熟時轉為黑褐色,並扭曲開裂。開裂的莢果露出深紅色的堅硬種子,種子的兩側鼓起,形狀像蛤蜊的縮小版。
自古以來,華人世界總是將小實孔雀豆的種子稱為「相思豆」。種子有毒,不可誤食。
小實孔雀豆资料:
豆科孔雀豆屬落葉喬木
學名:Adenanthera microsperma
英文名:ladycoot bead tree
別名:小果海紅豆、相思豆、紅豆
觀賞處:佛光山本山的「西淨長廊」外側
──摘自《全露法王身——佛光山植物之美》,佛光文化出版

小花初開淡黃色,漸轉為深黃色後凋謝。 圖╱佛光文化提供

成熟豆莢,扭曲開裂。 圖╱佛光文化提供

鐮刀狀長條莢果。 圖╱佛光文化提供

二回羽狀複葉。 圖╱佛光文化提供

紅色種子,古稱「相思豆」。 圖╱佛光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