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北段清代称“北街”,明显不如南段热闹。春寒料峭,阴雨连绵了多日,撑伞走进“大稻埕259”,门口有保温砖筑起的小砖窑,用来窑烧红豆汤。那红豆每日窑煮,在窑中焖烧一整天,颗粒分明,绵、松、沙、微甜,饱满着豆香,风味温暖,有一种亲切感。店内兼营“248农学市集”,致力于改善台湾农地休耕,推广小农产品,乃震惊台湾社会的“白米炸弹客”杨儒门所创立。
我是见识到美味,才意识到一碗红豆汤里面的理想和抱负,“一家小小的红豆汤店,一天煮10公斤的红豆,一年大约4吨,就可以活化4公顷的休耕地”——杨儒门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店铺意在集结觉醒的小农共同摆摊,他们拒将农药与化学肥料洒进田里。
焦妻嗜食红豆,举凡红豆麻糬、红豆冰、红豆饼、红豆面包、红豆蛋糕,无一不爱;她经常自己煮红豆汤,例先洗净,浸泡红豆一夜,翌日才煮,沸腾后加红糖,焖煮至皮破豆散,汤汁浑浊。我常想起她寒夜里煮红豆,蒸气氤氲,弥漫着甜味的家庭生活。
红豆的种子暗红,别名赤小豆、赤豆、红小豆、小豆、朱赤豆、朱小豆、红饭豆,古代叫小菽、赤菽。品种不多,选购时首尚新鲜,即颗粒饱满具圆润感者。
自王维作《相思》,一千多年来,红豆的文化底蕴更深厚了,更在华人世界定型为诉说相思,诸如周密“一树湘桃飞茜雪,红豆相思渐结”;杨韶父“红豆一枝秋思”;陈允平“绿杨庭院,共寻红豆,同结丁香”“相思叶底寻红豆”;赵崇嶓“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黄机“双燕乍归,寄与绿笺红豆”……贾宝玉也唱“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以红豆象征热恋中的苦恼与伤感。
王维的诗以红豆饰品作为情物赠予情人,象征真挚的爱情;然则诗中的红豆并非我们吃的蔬食豆,应该也不是孔雀豆或鸡母珠,两种都有毒。真正的相思红豆粒形大,直径8~9毫米,形似心脏,质坚而色艳,红得发亮,其外形及纹路皆为心形,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此句来源于网络,指的就是孔雀豆,也即海红豆——本网注)传说是饱尝相思之苦的人,落泪树下,难以化解,最终凝结而成。
江阴市顾山镇有座红豆村,村里有红豆院,院内有棵千年红豆树,相传为梁代昭明太子手植。据管理人员介绍:“此株红豆树每三至五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春夏之交开花,其色洁白。秋末结果,豆荚为茶色,状若鸡心。剥开豆荚,便是一粒心脏形的红豆,灿若云霞。”
像我这种贪吃鬼,在乎的毋宁还是美味。红豆自古被誉为粮食中的“红珍珠”,中医说它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消肿解毒,和血排脓,调经通乳,除湿退黄。《本草纲目》载:“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澼”。
台湾红豆栽植多集中于高屏地区,主要品种有高雄一、二、三、五、六、七、九、十号。“大稻埕259”选用的红豆就是高雄九号,友善种植。红豆之为用大矣,红豆汤仅是其中之一。红豆之为用大矣,希伯来书记载雅各布用一碗红豆汤,换取了长子权。
吾人对红豆汤的口腹之欲,亦可能转化为相思之意,叶石涛小说《唐菖蒲与小麦粉》叙述二等兵辜安顺,偶然送了花束给君子老师,君子遂邀他晚上熄灯后到她宿舍喝红豆汤,“那夜他们俩缠绵到天明”。
从前我对红豆不甚了了,焦妻离去后忽然喜欢吃红豆,仿佛它是一种疗郁偏方。
附原文链接:http://szsb.sznews.com/html/2016-03/22/content_34846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