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南,有一株树龄千年的古红豆树,它生长在一个叫洒雨的山乡小镇境内,苍然俊秀,四季长青。
那年深秋,我到洒雨造访了这株慕名已久的古红豆树。往镇北行一公里,便见到高大伟岸的红豆树,屹立在那壁终年滴水不绝的山崖上,树高31.82米,直径0.81米。树下,坚毅的岩层浸透着清洌的山泉。攀爬到树边,只见两人合围之粗的红豆树拔地而起,笔直而光滑的躯干直耸云空,苍劲挺拔,仰止处,巨伞般的树冠遮天蔽日,形成巨大浓荫,让人身在树下,烈日不照,细雨不淋。古人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恐怕就缘于此吧!这时,忽有山岚拂过,树冠便奏上迷人的音响,有如交响曲中的一段优美的乐章。树根虬盘于岩石,如强劲的鹰爪抓住猎物。树根有深洞,偶有烧剩的香蜡纸烛。据说,此树乃神圣之物,拜之可得贵子,故而香火常年不断。当然,这不可信,但却表达了人们对红豆树的崇敬与景仰。树边还有一泓清清的山泉,终年四季,源源不断,旱不干枯,涝不瀑涨,甚为神奇。这泉水有如母乳般的温暖与丰足,滋养了红豆树,哺育了附近两个村庄的几百户人家。
据方志记载,红豆树属于豆科乔本植物,是生在我国南方的珍贵树种,其树大株而白枝,叶似槐,花与皂荚花无异,其籽如扁豆处于荚中,周身通红。它每十二年才开花结果一次,红籽为青年恋人的赠情礼物,表达忠贞不渝之爱;其本质地坚韧,树色红艳,斑纹秀丽,是一种高级用材木。现在,红豆树已被当地政府列为一级保护文物。
这棵神奇而美丽的古红豆树吸引了境内外的广大游客,每逢春花秋实之年,观光者络绎不绝。据当地群众反映,树枝上开出成串成串的蝶形花朵,春风拂处,有如千只彩蝶翻动于古树绿叶间。金秋时节,扁平的荚果缀枝头,荚中有朱红色的颗粒,炸开后散落于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红色的宝石,光滑圆润,甚为精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红豆,又名“相思子“。《本草》载:“相思子,一名红豆。”《资暇录》载:“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异名也。”据说此时前来拾荚者,如果剥开其中有两粒则预示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如只有一粒则表示单相思或者永世独身。这就让我想起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句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品味着诗中美好的意境,我站在红豆树旁边远眺对面那盘亘起伏的山峦,心中感慨万端。人若有情,总不该让茫茫尘世拥有那么多的生死别和恩怨情仇;树若无意,怎么会演生出那么多昭示人间灵魂深处的秘密呢?
秋风拂过我的耳际,一丝凉意涌上心头。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护树者走到我的身旁说:“你知道这是公红豆树或是母红豆树吗?”我从沉思中惊醒,听后一愣:“树还有公母之分吗?”他说:“这是母红豆树,有棵公红豆树在远山的那一边,知道的人很少。”我叫他领我去,他竟决然地说:“不行,这绝对不行!”我问为什么,他却缄默不语,忽而抬头神情凄楚地远视苍山,仿佛想起什么伤心事,我便不再追问。是啊,人有男女,畜有公母,树也应该有雌雄才对啊!多年以后,我才听说那位护树的老人,在年轻时曾与一位女子相恋,后因家境贫寒、女方父母极力反对,终未能结成伉俪。如今,那女子已成白发老妪了,家住大山深处,也是独身一人,孤守着一株树,就是那护树老人所说的公红豆树!
我震惊不已。联想起当代青年不少纵情滥爱的事例,不禁心潮起伏,激情澎湃。难道这两位老人恪守的仅仅只是一株树吗?不,他们恪守的是一份挚情,一份忠贞,一份坚韧。古人云:“南国红豆最相思。”红豆树啊红豆树,除了相思之外,你还能告诉我什么呢?比如等待,比如信心,比如宽广,比如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