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砌青荫 垂檐绛荚 暖风薰坼 串煎珊珠 琤琤点苔石 鹦哥啄雨 衔不去诘多香粒 珍惜 谁唤小梅 僭红儿名色 其荫也如槐之敷 其结也如豆之腴 其荚维绛 其实则朱 其色炜炜然如屑南海之珊瑚 其质磊磊然如采合浦之明珠
我多次到过江阴顾山镇的红豆院,见过盛开的红豆花,色白香浓;也见过累累垂挂的红豆荚,壳硬果坚。红豆院北墙上,长年挂着一幅署名吴宜生1935年撰写的《顾山红豆记》,文中将红豆树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长情势、豆色及预卜年成之丰歉等状况,均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文中特别提到将顾山红豆“转送美国植物馆成立,该馆并无此标本,亦不识其名,即以其君之夫人芳名名之。”其君夫人为姓戴的美国友人,所以该馆将此豆命名“戴氏红豆”,载入《世界植物大辞典》。
顾山镇原文化站站长毛德彦为我的好友,赠我一册介绍顾山红豆树的专辑《红豆缘》,得益匪浅。同时,我查阅了有关介绍红豆的其它资料,才知道吴宜生为最早撰文介绍顾山红豆树的人士。去年,在帮助编辑《碧血丹青——吴秋岩烈士纪念集》一书时,方知吴宜生就是吴秋岩。吴秋岩于1940年12月5日因参加抗日救亡而罹难。文中还谈到:他“偕庐主人及澄江祝公丹卿、乔梓等,畅游其地,余喜老树无恙也。”他与江阴的几位文人雅士观赏红豆树,倾注了一腔深情,看到老树无恙,喜不自胜。吴宜生此文,被当初1938、1939年执教于苏州萃英中学的教师俞友清辑入《红豆集》。俞友清之族弟俞萃清对其兄喜集红豆并编辑红豆集一书略有记述:俞友清“掌教之暇,广为搜集红豆,历年来得各地红豆13种,视为生平之宝,并编红豆集问世。执笔者,都是海内外著名之士,在明年江南草长时刊印成书。”《红豆集》一书中收集的文章,均为刘半农、刘大白等,《顾山红豆记》一文也辑入此书,可以想见,吴秋岩在当时的影响之深了。吴宜生(秋岩)当时堪称江南名士,他的书画作品已入苏、沪等地举办个展。红豆生其故乡,其书斋命名为“红豆书屋”,其对红豆的一往情深不言而喻。
吴秋岩烈士出于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对家乡乡亲的深情,为拯救苦难,不惜献出了年仅33岁的生命。64年过去了,可吴秋岩烈士遗存下来的两颗红豆,至今仍光彩奕奕。作为信物的一颗赠与妻,后又转赠给媳,媳去世后又转赠给孙女吴忆秋。吴秋岩的大女儿吴应吟,年已古稀,虽在异国他乡,远离故土,但她仍然保存着父亲的另一颗红豆。“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她总会手捧红豆,对月寄思,遥祝家人安宁,遥祝故乡繁荣,遥祝父亲在天之灵保佑全家安康幸福,让这相思情结紧紧地把一家人系在一起。
旧作《箫心剑气录》中有诗曰:“郎本爱国者,忍使国蒙耻。弹丸掷与郎,算妄相思子。”此诗赠给秋岩也甚恰当。秋岩本是爱国志士,怎能忍受得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蒙受国破家亡的耻辱呢?将这弹丸般的红豆赠给你,让你永记相思情怀,希望你珍藏好这颗红豆,珍藏好这爱国爱家的情愫。真是:
摩挲红豆泪流痕,抚今追思骨肉亲。六十多年生死别,相忆念切难忘情。
版权所有:中华红豆文化网 2006-2024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 邮编:215200 电话:15862596828 邮箱: cocubacloud@hotmail.com QQ: 83426433 苏ICP06032494号
网站构思与设计:白马负诗李青衣(站长) 白马负诗,青衣背剑。 技术支持与合作:凉风设计(2006年至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