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红豆是豆科红豆属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1993年5月,在象头山小金河海拔800-850m处发现豆科红豆属新植物类群, 1995年3月,由王英强、陈邦余发表论文,正式确认该物种为博罗红豆,是惠州的特有物种。博罗红豆是广东省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科研价值。根据2021年国家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豆科红豆属所有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列为一级的小叶红豆除外)。
博罗红豆第一次记录是分布于象头山保护区海拔820米左右的一座山峰上,居群面积不到1公顷,个体仅314株。
2022年9月,象头山保护区第二次发现博罗红豆新分布点,是惠州境内发现的第二处博罗红豆群落。本次博罗红豆新发现分布点的记录,刷新了博罗红豆分布纬度的最南点、海拔最低点,这一重要发现,将为红豆属植物的分布及生境研究提供新资料,同时也是特有植物博罗红豆种群研究的重要材料。
博罗红豆隶属于“豆科” 红豆属,是广东省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博罗红豆是在象头山保护区内发现并发表的特有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科研价值。根据2021年国家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豆科” 红豆属所有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列为一级的小叶红豆除外),充分体现了红豆属植物岌岌可危的生存现状。
博罗红豆群落是象头山特有植物。此前仅记录分布于象头山保护区海拔820米左右的一座山峰上,居群面积不到1公顷,个体仅314株。而本次发现的群落是惠州境内发现的第二处博罗红豆群落。
经调查,此次新发现的博罗红豆群落位于海拔640~680米的一处山坡上,面积约0.2公顷,共有16株成熟乔木个体,其中最大的一株胸径达到12.1厘米。该群落处于良好的自然野生状态,林下散生幼苗,部分乔木已挂果。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极为重视博罗红豆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保护区于2019年建立了面积为1公顷的固定监测样地,基本摸清了博罗红豆群落在保护区的生长状况。
2023年6月,在龙门南昆山首次发现博罗红豆,也是惠州境内第三次发现博罗红豆,刷新了博罗红豆分布纬度的最北端,为红豆属植物的分布及生境研究提供新的资料,也为博罗红豆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